本來週六上午晨運、早餐完畢後要去繼續做復健,然後下午就到芝山岩走走,但是早餐後我居然就在電腦前坐著睡著,直到中午才被當時溫度熱醒。復健只好留待下週一再繼續,不過還是準備了行囊走了一趟我不陌生卻從沒去過的芝山岩。大約距今三十年前我還小學的時期,曾經在福林國小就讀了兩年,當時我每天上學的路線是經由士林的忠勇街一直走穿越雨農路直到福林國小的側門進入。所以雨農市場、雨農路甚至附近的外雙溪都是兒時常出沒的場所。芝山岩就在雨農路盡頭,其實過個雨農橋就到了,非常的近但是我卻從來都沒進去過。除了小時候對廟宇沒太大興趣之外,在民國79年之前,這裡都屬於軍事管轄區域,有軍隊駐守,所以平常市民不會去那裏沒事找事。
即使如此,十年前從國外返台至今,也時常走過雨農路甚至是芝山岩下方的忠誠路,但卻也從沒想過進入芝山岩看看!最近開始登山後,查找資料時常都會出現有關芝山岩的記事,雖然這裡最高也只不過五十幾公尺而已的丘陵,整體的佔地也不廣,不過其歷史以及文化故事卻相當多。這裡是台灣第一個發現史前遺跡的地方,以及全台灣唯一可見到擁有完整七個文化層之所。台灣第一個小學是由這裡誕生,台灣的日治時期將這裡當作全台灣的教育發祥地。撇除比較煩悶的地層考古文化不說,這裡從清朝到現在的幾百年歷史中,就已經有好多故事能發掘,很多的故事幾乎可以說驚天地動鬼神而不為過。
筆直的雨農路從現在的士林官邸一直到芝山岩的「百二崁步道」前,據說這雨農路以及百二崁步道都是日治時期修的「參道」。所謂的參道(日文:さんどう‧sandō)是指到寺院、廟宇參拜的道路,常去東京玩的人多數會知道在原宿附近有個叫做「表參道」的地方,那就是「明治神宮」的參道。三十年前我時常經過這條路去上學,當時這條路已是單向單線的汽車道路,沿路兩旁都種植著筆直的樹。事後我查找資料,在日治時期這條路名為「芝山巖參道」,在《台灣堡圖》比對下並沒有這條路。我騎機車到忠誠路上的停車場旁,然後就由這雨農路底的「百二崁步道」直接登上芝山岩,沿途我因為走得慢,還特地數了一下石階,如果無誤應該為一百二十五階,比起碧山巖的四百多階,這個「百二崁步道」簡單輕鬆得多。
因為沒有事先看過芝山岩的完整圖面,所以上去之後我也不知該從哪裡開始逛起?看那些木棧步道,感覺好像是環狀可以走一圈,於是我先向右方逛起,先走到一處有展望的亭子,不過這裡畢竟不高,能看的東西很有限。途中看見一株很大的無患子,早先就知道無患子是古時候的肥皂,不過一直都不知道是哪一種樹?總算在這芝山岩上能夠親眼看見。走著走著最後還是回到中央的主道,順路看見了民國四十七年所立的「芝山巖事件碑記」,不過感覺很怪異,民國四十七年至今歷經了五十二個年頭,那個碑記座部居然是全新的,還白得會發亮?事後我找的資料中發現去年一個小故事,原本的碑記早已倒塌,在去年一位市議員質詢後,北市文化局才在近期將石碑重新立於此地。難怪我總覺得這石碑的底座和年代格格不入!
「芝山巖事件碑記」順路的旁邊有座伊藤博文親筆題字的「學務官僚遭難之碑」,附近也有個水泥建築物,走近一看得知這座就是「雨農閱覽室」,這些全都和「芝山巖事件」有關聯。「雨農閱覽室」所在的位置原本是日本人興建來紀念「芝山巖事件」中罹難的教育工作者「芝山岩神社」原址,國民黨接手入駐之後將有關日本的一切破壞,改立閱讀室來紀念一位戴苙將軍。因戴苙將軍其號為雨農,所以「雨農閱覽室」、「雨農路」…等都是為了紀念他。「芝山巖事件」是發生於日治初期,日本人最早來台傳授日語的六位教師和一位事務員遭到抗日份子襲擊而罹難的事件。「學務官僚遭難之碑」是當時日本總理伊藤博文親書所立,另外還有「台灣亡教育者招魂碑」與「故教育者姓名碑」立於罹難者「六氏先生墓」旁。不過原有的這些除了招魂碑和姓名碑外,其他全在國民黨接手執政後全數遭到破壞!日本某些資料裡說,當時惠濟宮住持秘密的將「六氏先生」骨灰移葬到他處(現在士林國小校友所立碑之處),所以可能因此並未真的被破壞掉。目前我們在芝山岩上能看到的古蹟是在近十年內所復舊的,其中「六氏先生墓」由當時「芝山巌学堂」轉變為現今的「士林國小」在建校百年之際,經其校友合力於1995年元月重建。
台灣這個小島歷經多次被不同國家所統治,明末時鄭成功趕走外族,將這裡當作反清復明的基地。清朝接手後又因甲午戰爭全面戰敗,李鴻章被日本人所迫而割讓台灣給日本。日本接手台灣後首任的總督樺山資紀選擇了同化方式來教育,所以請日本當時文部省的學務部長伊澤修二從日本全國募集了七位教師,包含伊澤修二本人共八位教師來台教授日本語,1895年借用芝山巖惠濟宮設立了芝山巖學堂,最早期收了六位學生,由八位老師來傳授日語,之後附近的居民漸漸加入,到當年九月已有21名學生。同年十月,日本的能久親王在台南平亂的時候感染瘧疾而亡(有人也說是戰死或被謀殺),伊澤修二與其中一名教師山田耕造一起護送能久親王遺體回日本時,在1896年元旦發生了這起「芝山巖事件」。
當時還是日本統治的初期,台灣各地到處都有人反對日本主政,抗日活動此起彼落。日本人過年有賀歲的習慣,1896年元旦當日,留在台灣的其他六名教師以及一名事務員小林清吉要到總督府參加拜賀時,下山途中遭到近百名抗日份子襲擊,連同事務員共七名日本人遭到斬首。當我站到那座復舊後的「學務官僚遭難之碑」旁邊時,看到了除了事務員以外其他罹難的六名教師資料,有一個是日本的貴族,兩個士族以及另外三個都是平民,其中年紀最小是來自日本熊本縣的平井数馬,當時還只有17歲而已!
我在「學務官僚遭難之碑」的介紹版上看到,說明文字中特別註明一段石碑上以「土匪」來稱抗日者的內容,其中那土匪二字有被人想要刻意抹滅的痕跡,忽然有些感慨!這起事件如果站在台灣人立場來看(其實大部份都是中國閩粵的人士),日本侵略自己國家,身為中國人的一份子理當勢不兩立,哪可能還能接受其統轄管治?所以當時的日本人對他們來說,是殘害自己同胞的侵略者,見一個殺一個絕不奇怪。佔領初期更加是等同戰亂時期,任何無差別式的殘殺敵人都當然是為義舉,加害者當然也就成為所謂的義士。但反過來如果站在日本人的立場,你們自己國家的主人(滿清)早已把這塊地給了日本,這塊地從條約簽訂起就是屬於日本的國土,沒來由的忽然有近百人去圍攻幾個手無寸鐵的教師(日本確實是記錄著手無寸鐵,不過很讓人懷疑,因為其中有貴族和士族),這些加害者當然對日本人來說就是所謂的土匪,難道還要尊稱那些加害者一聲「義士」嗎?
站在當地想了一段時間,天空忽然飄起雨來!幸好芝山岩幾乎都在樹林之間,不但不會有炙熱的大太陽,下點小雨也不至於淋濕身體。走至閱覽室看了一下,有幾位學生正在裡面努力啃書,看了一些事件始末和圖片後,繼續順步道走去。沒多久就看見約有三百歲的老樟樹,樹型完整巨大,靠另一側步道旁有兩面古石碑,即「台灣亡教育者招魂碑」與「故教育者姓名碑」,同時也有個比較新的石碑,那是「戴雨農將軍事畧碑」。再往前有個明顯小廟,走近一看才知那是個共葬的大墳,本為「大墓公」,民國後更名為「同歸所」,屬於「惠濟宮」所管轄。原本是埋葬在乾隆年間,抵抗滿清的「林爽文事件」罹難者;後來在咸豐年間,漳泉兩州人士常因利益關係發生大規模械鬥,其中最慘烈一役在這芝山岩發生,當時兩州罹難者也都共葬於此墳。這整個芝山岩真可以說是個小型古墳場!根據調查整個芝山岩有83座古墓,最早的是嘉慶年間,大約距今也有兩百年歷史,多數皆為漳州人士。在士林國小重新立的「六氏先生墓」前也有兩座古墓,感到有點奇怪的是,那兩座古墓周圍皆是大塊岩石怎麼葬?還是只有墓碑而已?其中鄧氏的古墓碑後方有石堆,或許骨灰及在那石堆裡面,但那樣的形式真的蠻奇特的。
繼續往一處有解說牌的展望點走去,解說上寫著該地為芝山岩最高點,約海拔52.8公尺,並說明這個高度大約只有15層大樓的高度,只是一座南緩北陡半面山地形的小山,要不是清朝將這裡當作堡壘,日治時代當作聖地,國民黨初期當作要塞,都禁止此地的開發的話,這個小土堆可能早已被挖平了。事後我查看兩組GPS的紀錄,最高居然紀錄為69公尺以及72公尺!雖知GPS會有誤差,但是誤差值怎麼這麼大?走到最高點處休息區有兩位中年以上的女士在此撐著傘閒話家常,真是好雅興!因為他們各據一方隔空對話,將展望處無形中封鎖起來,我向他們打個招呼說聲抱歉想看一下,居然沒人理我!也好,我樂得也不須理會他們,突破他們對話的無形封鎖線自顧走到展望處觀看解說牌。只見山下似乎是陽明醫學院,其他也只能遙望遠處山區,這樣的高度加上周遭樹林的遮擋,其實並沒什麼好看的。
沒多久雨越下越大!我走回閱覽室前的一座大涼亭休息,順便拿出雨傘以及幫背包披上防水套,撐著傘繼續往沒走過的地方逛去。走到一處解說牌上寫著洋蔥石的地方,原來那些石堆是經由擠壓、崩裂再風化後所形成的特殊岩堆,其原理造成像洋蔥式的一層又一層,所以名曰「洋蔥石」。續行來到一處寫著「大石象和蛀洞」的解說牌,原來那裏原為芝山岩的東溢門,不過門和登山小徑都已經拆除封堵了,而守護這個門的石象依然還在。那石象是因為岩石經過侵蝕與風化作用而形成一個很像大象巨石,石頭上有很多整齊的小洞,根據考古學家說明是屬於史前人物插木造屋所鑿,時間久了木頭腐朽形成一個個的小洞就叫做蛀洞,是一個有史前人類生活的在此的證據之一。我往小徑方向看了看,怎麼也無法看到如解說牌照片那樣的石頭大象!周遭樹林茂密,雜草橫生,石頭上又有許多青苔,所以根本無從辨識。附近大樹上有許多菌類植物似乎還比較有點看頭!
轉個方向看見有往下的石階梯,那裏處於芝山岩北向,階梯中段有防護的石門叫做「北溢門」,這個門原本已經在民國75年拆除,目前還保存著的是後來重建的,在石階梯兩側有堵厚厚的石牆就是北溢門了,這條步道也因此稱為「北溢門步道」,往下方出口處走可到陽明醫院,入口處有個蠻有名的「石頭公」(聖佑宮),據說該處有台灣最早發現的芝山岩遺址,現為國家一級古蹟。其實我可以走下去參觀再走回來,不過考慮到腳傷未癒走路比較慢,這下去再上來不但費時,也擔心腳會再度傷上加傷所以作罷,下回有機會再從這條步道走上來試試。芝山岩本有東南西北四座溢門用來防守,我走上來的百二崁步道就是原本的「南溢門」,日治時期因為建造這個百二崁而拆除了。「西溢門」是目前唯一僅存的三級古蹟,可惜我也沒逛到該處,留待下回再來逛。看完北溢門繼續順步道走去,沿途有幾個崗哨應該是國民黨進駐後所設,比較好奇的是有些崗哨的高度並不高,真懷疑裡面站著人不會辛苦嗎?芝山岩除了岩石、史蹟以外,奇特的植物也很多,沿途還看見復育中的「鹿角蕨」,顧名思義這是一種長得很像鹿角的蕨類植物。在看到一株好似有千手的大葉雀榕後,步道外側發現一顆什麼都沒有寫的基石!本想爬出去就近看個仔細,不過也是擔心腳出問題,所以就只拍個照片而已。
繼續沿步道走去來到一個叫做時代廣場的休息區,這廣場看起來似乎沒什麼特別,不過地上卻整齊鋪著許多的解說石板。往右方順著那些石板一個一個看下去,原來那是從130億年前「宇宙的起源」開始講解,其後依次為「地球的誕生」「生命的出現」「海洋中的生物進化」「昆蟲」「魚類」「生命向陸地發展」「恐龍世界」「鳥類始祖」「台灣老地層」「台灣島誕生」「人類出現了」「北台灣火山大爆發」「臺北盆地開始陷落」「淡水河河川襲奪」「台北鹹水湖」「台北沼澤」「大坌坑文化」「芝山岩文化」「圓山文化」「植物園文化」「十三行文化」「平埔族」「清代」「日治時代」「國民政府時代」「文化史蹟公園成立」「棧道的設計理念」等,而中間有個像鑰匙孔形狀的就是「砲台遺跡」。這些解說石板的文字雖然精簡,但卻也足夠讓人在最短時間內簡單地知道這整個芝山岩前後文化之演變。文化廣場深處續行則可見一處應該為昔日砲台的休息區,堡壘式的建築展望比最高點處好很多,扶手壁頂端有著七片解說牌,可能因為日曬雨淋所以不是可以看得很清楚,應該是七種不同文化岩層的解說。中間的桌面應該是個地形模型,而扶手牆和座椅之間有牌子刻著該方向可望見的地方吧。走到這之前雨也早就停了,略為看了一下附近景色就往回走了。
續行又看見一株很有趣的植物,那棵樹應該是兩個樹種,感覺好像都是雀榕,不知道是否一個為榕樹,一個為大葉雀榕?忽然想起白石湖一帶有個夫妻樹,如果要說起來這株是否應該要稱之為「恩愛夫妻樹」?在樹洞可以看到小樹可能在若干年後會將這大樹「吃掉」,這種現象好像我前面看到的「纏勒」!如果這兩株真是榕樹和大葉雀榕,那最後不知道哪一株會被「絞殺」?(因為兩種樹都有這種相同的生存習性)繞過幾個殘留崗哨後走到了「惠濟宮」,這裡是芝山岩最主要的景點之一。1752年由漳州人建立的「惠濟宮」原本跟碧山巖一樣主祀開漳聖王,歷經258年來歷史的變遷,現在是一座擁有道教、儒教與佛教並存的古廟。日治初期日本人在此成立了「芝山岩學堂」,之後改為「八芝蘭公學校」遷移到士林街上,這裡才又恢復為廟宇,民國68年指定為國家三級古蹟。不過當我走到廟入口前,看到門上刺眼的LED看板後感到相當失望!富麗堂皇的廟門再加上新科技的LED跑馬燈看板,心裡一陣嘀咕「這哪裡像是古蹟?」尤其再抬頭看到那LED看板遮住了「惠濟宮」的匾額後,更是讓人感嘆!我想這應該就是所謂的見面不如聞名吧。
廟前廣場相當的大,但是那周圍的矮石牆也是讓人失望的一大敗筆!那空曠的廣場望出去應該是個視野良好的景觀點,但是完全遮蔽式的石牆感覺是新築的,而且以矮石牆來說高度偏高,像我如此身高並不高的人站在牆邊望出去,相當的不舒服!或許是為了安全性考量,但不清楚為何不設計中間有孔的方式?每個石牆都會刻有認捐者的姓名,還有很多面上面試寫著「待捐」的字樣!這又讓人感到這座廟的「市儈」!轉頭看看廟的門面,屋頂建築還能感受到一些「古蹟」的氣氛,不過總是讓我感到這是座金碧輝煌的廟,像是一座錢的化身多過像古蹟。
進廟隨意參觀了一下,取水在此略為休息一陣子後,出廟門往旁邊的「懷古園」進入。這裡總算能感受到比較多古蹟!除了那些新涼亭以及佛像以外,這裡有許多古石碑林立其中。「芝山合約碑記」、「惠濟宮碑誌」等古石碑雖漆上的紅漆不像原來的樣子之外,但仍可看出那些石碑的年代都相當久遠!許多清代、日治的石碑出現,總算像是個古蹟的模樣。在石碑林旁有幾尊石像也吸引了我,很少看到有廟中會出現西遊記裡的角色,不過看了看覺得怎麼少了一尊最重要的?三藏、悟能、悟淨、以及龍馬都在,孫悟空呢?轉個頭一看,原來在我身後的這尊就是悟空,找個位置想把這五尊石像都拍攝進去,但是怎麼找也沒有辦法!後來我走回廣場才發現,可以同時將五尊石像入鏡的地方是在廣場,照道理說我剛剛在廣場就要看到祂們,但是我卻沒發現!因為有一個長條型的休息區,上面加蓋了遮雨棚擋住了視線,所以導致不但無法在廣場看到西遊記,也讓這五尊石像沒有一處可以拍攝讓五尊都入鏡的地方了。
「惠濟宮」越看越失望!順著懷古園進入後繼續走向未走完的步道。順路來到了一處叫做太陽石的地方,原來這太陽石是因為岩石崩裂,因為岩質的關係造成石上有著像太陽狀的光圈狀裂紋,而太陽石之下就是所謂的蝙蝠洞。走到這裡看了一下周圍,感覺應該是大約繞過了芝山岩一周,所以就決定由這「太陽石步道」下山,如果推測無誤,這裡下去應該就是靠近我停車的公園綠地內。順著石階一路向下走,很快地就在右方發現了所謂的太陽石以及蝙蝠洞。走進蝙蝠洞內一看,左側的岩石有鑿了一個方形凹洞,裡面放了幾尊神像拜祭著。別說現在很難在市區見到蝙蝠了,就算有當然也不敢到這神明守護之處來寄宿了吧?順著石階而下,路旁有不少姑婆芋,底處看見一座水池,不過並沒有什麼解說,應該只是公園一角的造景吧。
走進公園綠地後,下方還有個池塘,池塘旁有位小姐正在看著池面,不知道她在看什麼?忽然她對我喊著,這裡有好多蝴蝶可以拍照,這還是我在芝山岩遊走的幾個小時內,第一次有人主動跟我說話!因而讓我想到芝山岩這裡有著我在別處郊遊爬山時所不同的感受,那就是這裡的人似乎都比較冷漠!好比我在頂處時遇見的那兩位中年婦人,我笑著臉向他們打招呼示意想走近觀看,因為他們兩個彼此一左一右隔空對話,我那樣的行動是出自於最基本的禮貌,但是他們絲毫不理不睬,完全視我如空氣。給我的感覺就是相當冷漠!這跟平常在其他山區晨運也好,閒遊也好,多數碰見人都會互道聲早或好的感覺完全不同。在這時忽然有人主動開口跟我說話,使我受寵若驚突然不知該要如何回應他?傻笑了一下跟他說蝴蝶很難拍,我技術不好。
我在這裡特別說了那位小姐其實跟我以下的行動有關,我之所以停車在這裡,除了這裡有機車停車格外,在停車場旁有個「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考古探坑展示館」,以及對面的「名山公園」有一面很大的「芝山合約碑記」石牆。我走進展示館內,正中央一個大深坑,而四周有著挖掘的岩層,還有兩具圓山文化層的墓葬遺骨模型(真的目前存放在中央研究院)。這時那位小姐也跟著我走進來,詢問我是否第一次來?我正感到奇怪他怎麼會一直來找我講話時,才發現他配戴著工作證!原來她是這展示館的解說員。還好,在我還沒向他說出「我已經結婚了」這句話之前,發現了他的工作證,這才沒出糗鬧出大笑話。聽著他的解說七種不同文化層,好像是這裡本來準備再挖個池塘,無意中發現這裡的岩層居然完整的出現了七種文化層遺跡,所以停止了開挖,之後就被當作考古文化研究,並訂為第二級遺址古蹟。簡單的一個岩層展示間,證明了三、四千年前的文化遺物。
「名山公園」就位於忠誠路旁而已的小公園,有一面很大的巨牆上,刻著「芝山合約碑記」的所有內容。這面巨大石牆是照著「惠濟宮」旁那個「芝山合約碑記」內容所做出來的景觀牆,據說其目的是為了把在這裡發現的「石馬」和芝山岩公園成為有關連性的一個設計作品。我走到這裡時已經飢腸轆轆,只顧著欣賞那面石牆卻沒去注意到「石馬」。不過這個公園就在路旁,經過時要看隨時都能看到。星期六整個下午就這樣泡在芝山岩的文化散步中,原本以為只是個小山頭,走個一圈最多一個多小時應該就足夠了,想不到被那些文化遺產以及許多特殊的植物生態所吸引,走了三個小時整也還沒將芝山岩完全逛完!要不是嘴乾肚子餓,可能還能讓我再多走一、兩個小時。這座小山不高走上去並不累,山上的木板棧道完整且平穩,走起來輕鬆舒服。大多數都在樹林間,更不用擔心受到大陽光的荼毒,幾乎可以說是個很完美的公園。不過有個要特別注意的就是,要像我如此慢慢悠哉閒逛,防蚊措施絕不可少!山上蚊子特別多,走得慢就會有一堆圍繞過來,我也是逛到途中受不了才拿出防蚊液噴上手腳才略為紓解。另外,我本自以為這次參訪前已做足功課,但是沒想到芝山岩的文物古蹟甚至是傳說故事有這麼多!很多資料都是我回來後一一從網頁上找資料參考,如果事先能先看過這些,相信走在芝山岩上會更增添許多樂趣。
芝山岩遊記所有照片:
編寫本篇遊記時所參考的網頁如下:
芝山公園整體環境確實不錯!只是散步至「六氏先生之墓」附近,逐次繞行週遭紀念碑或展示室,細讀各項圖文或解說後,本來舒暢且滿身愉快的午後健行心情,一下子又盪到谷底了!
回覆刪除只因偶又在見到外來赤藍狗黨騜族們處心積慮急欲扭曲、強姦並剪接阮島國400年來的真正史實,强予以牠們的臭醬缸立場與思唯下的歷史詮釋呢!
不僅芝山公園而已,至今全台各地隨處可見牠們的精心之作啦!其共通的最大特徵:日治時期的年號或遣辭用語或內容解說等絕對試跳過不提,不然就是套上名國的年號或清朝的年號,極盡扭曲、變造與醜化污衊⋯⋯之能事;目的就是圖以此置入性行銷式手法,進行對阮台人洗腦與醬化罷了。謹轉貼下列資訊讓大家省思!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1693267762&v=wall#!/profile.php?id=100001693267762&v=wall
Re: 000TABIBITO <1963603141617513918>
回覆刪除謝謝您觀覽我這篇又臭又長的文章。其實我也對那些破壞古蹟或是歷史文物的行為有點反感,不過沒辦法,從古至今在戰亂時期都是如此,我們現代來看以往的歷史或許可以很輕鬆去面對,但是當時的人就不一定會是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