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連結

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圓覺尖、鯉魚尖、梘頭山

圓覺尖
內湖三尖是指忠勇山、鯉魚山和圓覺尖三座山,這三座唯一超過300公尺的就是又名尖頂山的忠勇山,位於碧山巖之上。三尖其中忠勇山和鯉魚山兩座算是熱門小郊山,步道完善攀登容易,是附近居民晨運常走的兩座山,而圓覺尖位於圓覺寺之上,一般人大多只走到圓覺寺而已,圓覺尖的路線屬於保線路,登頂入口並不容易發現。七月底老婆帶我走過這三尖,不過唯獨圓覺尖不知道其入口,所以並未走上去,當時我們只在圓覺寺欣賞了鯉魚山的型態,趁星期日雨停了之後爬爬這個我唯一還沒走過的最後一尖。


今天一大早因為寒流影響內湖地區還下著雨!快接近中午之前雨停了,地也乾了。我們帶了米福去散步之後,我就全副武裝打算來挑戰這座唯一還沒有登頂過的圓覺尖。所謂全副武裝是因為最近買了一雙雨鞋,有十幾二十年沒穿雨鞋經驗的我,很想試試雨鞋的防滑是否足夠?自從之前穿了登山鞋在桃源谷下山時一路打滑之後,就很想試試雨鞋是否和我那超級涼鞋一樣可以防滑。前兩天我就將買的那雙雨鞋做好準備,加了幾層護腳鞋墊,打算趁雨勢稍緩之後就去試試,終於讓我等到星期日這天雨停了。雨剛剛停步道多數都還是潮濕的,加上圓覺寺步道有些地方青苔夠多,足以讓我好好試個夠。

我的計畫是直接從家裡步行外出,由碧湖步道繞行到圓覺瀑布後先直上圓覺尖,再從碧山路走向鯉魚山步道,上登鯉魚山之後下山走回碧湖步道返家。原本還打算如果時間跟體力夠,乾脆內湖三尖全都走一回。穿著雨鞋走路很彆腳!從環山路到碧湖步道口幾乎都是平路,但總覺得走起路來不太習慣。有一段時間沒走碧湖步道了,大致上也都跟之前走過的狀況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好像這條步道越來越多人走,沿途遇到不少來此健行的人。快到碧湖步道最高點之前,忽然想起這裏一條叉路可以通向梘頭山,梘頭山以及北峰也都是我還沒走過的小山頭,今天又是難得的全副武裝,於是就興起下山就走這條冷門路線的念頭。

大正十一年的福德廟
繞過葉氏祖廟之後進入登山步道,這時我還有個目的就是去看一座日治時期的小土地公廟!那是在蕭郎先生的作品裡曾經看到的,就位於圓覺步道旁,不過必須要過溪才能走上去看,這就是我今天測試雨鞋是否能夠防滑的目標之一,因為大溝溪的石塊青苔很多,連日下雨溪水量又夠充沛,我找了一處就近可以到對岸的大石附近,直接過溪到對岸去參拜了古廟。這一試還有點驚訝,原來雨鞋真的能防滑,即使在整顆石頭都是青苔上走,也比登山鞋好走得多!

第15號電塔
實驗完畢後繼續返回步道繼續上爬,這圓覺寺的步道石階還真不少,上爬到石階頂端就是圓覺寺入口,同時也是圓覺尖的登頂入口。前些日子我在晨運時還有看見這附近有登山條,不過今天一看已經全部消失了?看來有人刻意在這裡清除過登山條。我直接從土徑往上攀爬,這一段路還蠻陡的,路徑雖然不是很明顯,不過雜草沒那麼茂盛,所以還算好走。蜿蜒陡上之後是一段平緩的繞路,路徑很明顯而且好走,沒多久就發現了第一座電塔。之前曾查過資料,要經過兩座大電塔之後才會登頂。

第16號電塔
在電塔這附近登山條開始出現,從那第十五號大電塔往左走,又是一段攀爬路段。留了幾滴汗水之後發現了第二座大電塔,這個電塔我沒打算做停留,直接想朝路徑繼續左切,不過還是愣了一下!因為從這16號燈塔開始,登頂的路線雜草叢生,路跡還算明確,沿路也還有登山條。可見得保線路常有人在維護,所以寬大好走,反而登頂這一段少有人走,所以草叢變多也變高,比較難走一些。不過再怎麼說都比我上星期走西湖山好走多了,最主要是路跡還算清楚好認。最後終於在發現了幾塊大石頭後,發現導航機上的山頂標記就在前方。

抬頭看看大石塊,發現一面已經完全無法辨識字跡的疑似山頂標記。朝右方約回繞過大石塊往上攀爬,走上石頭之後終於看見一塊貼在大石上的四等三角點。圓覺尖標高大約290公尺,又名小尖山,都市計畫處四等三角點第206號。七月以來終於爬上這最後一尖,山頂上樹木高大,並沒有什麼展望,不過有一角可以遠望山下的捷運和大湖。爬到這裡頂上的大太陽已經出現,我全身是汗但卻不敢脫衣,因為氣溫低下,這一脫想不病都很難。本想趁陽光出現曬一下,不過身體不動很快地就冷上心頭,手腳開始發抖,於是趕緊原路退回16號電塔,從16號電塔另一個方向往下走,很快就走到碧山路旁的碧祐宮。

碧祐宮
碧祐宮是圓覺尖位於碧山路上另一個簡單登頂的登山口,就位於白石湖社區的草莓園附近。身上汗水已經讓身體感到異常寒冷,趕緊到草莓園旁的路邊小攤買顆熱呼呼的茶葉蛋,還有熱呼呼的桂圓紅棗喝下肚。還好星期日這天的風比較小,否則我想應該會冷到生病了!臨走我還買了泡菜以及果凍要帶回家,沒有帶背包只好手拿著,想不到這變成後續梘頭山行的負擔!順碧山路往下走達忠勇、鯉魚山步道口,這個步道口上爬鯉魚山的上升石階只有大約230個左右,是一個簡易的鯉魚山登頂點。鯉魚山高度大約223公尺,又名小尖坑山,一顆土調局圖根點,內湖三尖最小的一座,是我晨運時常登的一座山。

過鯉魚山山頂涼亭後沒多久,右側出現一條小泥土坡路,那陡上之後就是鯉魚山東峰,大約215公尺高,有個「都2068」的水泥基石,距離鯉魚山頂步行不用十分鐘的距離而已。山頂上視野遼闊展望極佳,幾乎是環繞式的展望又恰當好的高度,每次到這裡我都會感到心曠神怡!看過風景後原路退回步道,一路陡下直接可以銜接圓覺步道口,順路返回碧湖步道。過了碧湖步道最高處之後沒多久,左側竹林有土徑叉路,略有一些登山條,那就是通往梘頭山北峰的稜線步道,只是奇怪導航機上卻寫著梘頭山南峰步道?沒聽說過梘頭山還有個南峰啊!因為梘頭山頂已經是在成功路的大馬路旁了。梘頭山也是我還沒走過的地方,趁著這次就一鼓作氣都去走一走。

走入泥土路徑之後是一片小竹林地帶,路跡明顯並不難行。蜿蜒幾處之後遇到大石,從旁橫過大石塊上下起伏一小段,有個拉繩陡上的土坡,那拉繩應該都是熱心山友提供,一路陡上之後就出現山頂基石!這裡的登山條不少,不過並未發現山頂標記?這裡應該是蕭郎先生文章中的北峰。不過如果導航機上的南峰步道是正確的,那這裡就不是北峰?文章打到這裡忽然發現另一位山友相差一天和我這次走一樣的路線,蕭郎先生也現身說明這個北峰現在正名為梘頭山,而靠近成功路旁那裏的基石才是南峰,如此說來那導航機上的路名就沒錯了!梘頭山大約88公尺,頂上都是雜草樹林沒有展望。

走過115號基石順路繼續打算找另一顆靠近成功路的基石,但是發現導航機上的路徑居然要走過墓園?雖然我沒有什麼忌諱,不過心裡還是不太想靠近,於是看到另一方向左切居然有水泥石階?想不到這裡會出現人工路階!階梯前還有座水泥建物,不過我實在看不懂那是什麼?沒多久失去階梯的蹤影,右側有大片水泥高牆,牆的另一側是住宅區,牆上還有鋼刀鐵絲網。我繼續努力地找路,因為導航機顯示前方沒多遠就有巷道,但是怎麼找都無法發現路跡,只好硬闖。走沒多久發現一座建於民國43年的郭氏墳墓,鑑於同宗希望他保佑我找到下山的路。其實發現墳墓就是有路,否則墳墓如何興建於此?小心踩著下坡,終於在繞過一個鐵水塔之後下到巷道。本來想從成功路下去,想不到我此時居然出現在一個五指幹的地方,那就是說應該屬於大湖山莊附近。事後我回家查詢紀錄,其實我走下山那裏是有步道的,水泥石階順沿著大圍牆旁走即可,但是雜草太多太密,我居然沒發現圍牆下原本是有路的!

2 則留言:

  1. 真是好巧~~
    我們倆個居然一前一後,走相同錯誤的路~

    法蘭克

    回覆刪除
  2. 對啊!我看到您的照片時也很訝異,
    居然下山的路線會是一樣的。
    要不是星期六那天我在家躲雨,
    否則我們說不定會在當地相遇!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