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台灣的山真的好多好多!概略來說,南北約400公里,東西約150公里,形狀像是一個番薯的小島上,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台灣本島約三分之二都是丘陵、山區,造成台灣有項世界之最,那就是世界上高山密度最高的島嶼!日本也是個多山的島國,但全日本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只有21座,台灣比日本小得多,三千公尺以上高山卻號稱有260座(實際上新標準的高度超過3000公尺的是253座),遠比日本多出十一倍以上有餘。日前我曾買一個簡略立體型的台灣地圖,整個台灣島以玉山為頂,就像是一座巨大長型的山。除了高山以外,小山也不例外,光是以大台北地區來說,大大小小的山成百成千,想要每座山都走上一遍已是個相當不容易。

數年前家中娘子忽然迷上登山,時常和其他朋友四處去爬山,後來更與幾位好友去練習攀岩,目的就是為了攀登台灣的百岳,台灣百岳是一百座具有代表性的三千公尺以上高山。結束學生時代之後我的體力每況愈下,長年來都沒運動導致身體越來越肥,也越來越差!別說是百岳了,一、兩百公尺的小山對我來說都是遙不可及。記得結婚前我們還只是男女朋友時,他曾帶我從麗山高中旁的小徑爬山,高度約百來公尺而已就讓我直呼吃不消。婚後曾有一次不知為什麼我們一起去八里走上硬漢嶺,那次也讓我走到受不了,最後還臨時買了一支登山杖支撐。我的身體狀況每年檢查總有好幾項紅色數字出現,體重和血壓、血糖以及血脂的數字年年創下歷史新高!直到醫生警告我已經達到需要每天注射胰島素來控制時,才忽然間的覺醒。三十多歲而已,每天要吃藥度日已經很糟糕了,如果變成每天要自刺一針,那還真會要命。於是我開始積極找運動做,一開始搭上單車熱的風潮,也買了一輛小折每天上下班騎,整年下來很幸運的身體開始復原,檢康檢查的數字也越來越好,從這時開始才真正的體驗到運動的好處。

對於文章的編寫並非專長,這個網誌只是單純想記錄自己曾經走過的地方和照片,甚至是當時的情境與心情感想,所以撰文內容或許有許多不通順之處,爾或是文法錯誤之處皆非本網誌之重點。我不是作家,對於正統的中文教育更是比起大多數人少很多,咬文嚼字、出口成章,文墨揮灑自如…對我來說是不太可能的事!而且也從沒想過要寫書出版,所以針對這方面就只能比較隨意些,還請多多諒解。



2013.11 網誌再開後編記:

醫生曾經不止一次告誡我不適合登山,不可否認胖子確實並不適合登山,因為下坡時身體重腰腿的負荷更加大!支撐的力道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的計算,而是會以倍數的方式增加。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與常人不同,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因為體內散熱系統啟動,水份流失比一般人還要快、還要多,水份流失快體內的礦物質也會比較快流失,所以抽筋、中暑、失溫…等,這些在山林容易發生意外的要素都比一般人還要高。加上之前提到的支撐負荷過大,腳踝、膝蓋、腰部等關節處都更容易磨損受傷!

本來是很好的一項養生運動,卻因為種種原因而造成其他無法恢復的折損實在得不償失。回首看看自己之前的網誌,最後一篇始終停留在2011年的聖誕,這近兩年來本來是因為腳疼暫時休養,結果一休息就越來越懶得動,最後就乾脆找了各種理由變成完全靜養。當然這一段時間的休息有好有壞,好處是足底筋膜炎等疼痛不藥而癒,壞處是除了已經懶得不想動之外,身體原本所走出來的一點體力消失,體重也越來越重,完全恢復到還沒爬山之前狀態。

趁著幾次機會開始又走走些小山,慢慢找回步行山林之中的感覺,幾趟下來終於重燃起之前的熱情,又開始了漫遊山林的旅程。當然,體重過重以及體力不濟依舊是我最大障礙!以往每每爬山總是希望可以摸到基石,難得走一趟沒見到基石總會有很重的失落感。不過幾次的古道之行下來,也已經不再那麼執著,視體力狀況和路況安危為主一切隨緣,能登頂就登頂,不能登頂也無關緊要了。也因這樣的轉變,網誌會繼續再寫,只是會有些改變,登山紀錄不再更新,同時也不會每次走進山林就寫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